http://cyclingtime.com/tw/documents/doc/3772/1
認識單速車花鼓
進入輪軸的世界,不同的設計是需求的延伸
從場地賽出發,7、80年前的場地車從原始的鋼材起家,歷經材質上的沿革,場地車也從輕量化的追求,到加裝刀輪、碟輪,回頭要求整車的慣性。不同於今日公路車的樣貌,除卻煞車與變速器2項元件,換上專用的花鼓,正反牙(雙層牙)搭配固定環的設計,在結構上與一般自行車的花鼓有小小的不同。
雙層的蛋糕設計,「正反牙」是單速車花鼓的特徵
玩招用散珠,競速走封閉
除此之外,深入花鼓的結構,車友們應該會好奇,我的花鼓是「散珠式」還是「封閉式」的呢?玩花式、耐撞擊,招車(Trick)的花鼓多選用散珠的系統,價格上也平易近人;相對來說,場地車(Track)需要流暢的運作,專注於競速取向,沒有轉把、迴旋的需求,會選用高單價的封閉式培林。「散珠式」與「封閉式」花鼓,兩者的特性各有不同。
小知識:由於散珠式花鼓沒有內、外環的設計,可容納較大的滾珠,其承受撞擊的能力也越強。亦有部分品牌強調產品的工藝性,在場地競速車款使用滾珠式花鼓。而封閉式花鼓講究加工與同軸的技術,在製程中追求精確的公差。包含DT、MAVIC、FULCRUM等輪組品牌,均採用封閉式的設計。
除了結構上的不同,加工的過程中,花鼓「同心」與否,直接影響運轉的流暢度
刺激的高速競逐,場地車走的是賽車路線 ©Flowizm
小知識:場地車的歷史始於1870年代,相較於1790出現的自行車雛形,場地車處於自行車發展的嬰兒時期。顧名思義,場地內的競賽沒有地形上的需求,一般公路車必要的變速器與煞車,不會是他們的必需品。
軸距最短的單速車花鼓
不同於公路與登山車的軸距,單速車花鼓無需棘輪座,軸距自然較短,介於110~120mm之間,但仍須保有一定的長度,才能應付踩踏的扭力考驗。相較之下,以負責驅動的後花鼓來說,公路車軸距為130mm、登山車再寬一些,來到135mm,如此才能在安全無虞的狀態下,做出高難度的飛躍動作,同時兼顧變速的需求。
從力學的角度切入,不難理解「軸距」與花鼓強度的關係
鋼絲數與強度的相對論
強度的另一項來源,來自鋼絲數目的多寡,這點和花鼓的孔數有直接的關係。舉例來說,極限單車所使用的輪組,花鼓可達48孔,要完成4交叉不是問題。為達到輕量、高速的要求,場地車的鋼絲數較少,而招車做的是飄移、旋轉、大迴旋等動作,不傾向BMX的強力大招,大抵來說,鋼絲數與公路車相仿,至多以36支為限,可達到3交叉之譜。
小知識:編輪的角度關係輪組的扭力,鋼絲的角度越大,扭力也越強,不過相對來說重量也較重,因此交叉的設計多用於傳動的後輪;沒有扭力問題的前輪,則以直拉的設計為主。
花鼓、鋼絲、輪圈是構成輪組的3大要素 ©Richard Masoner / Cyclelicious
花鼓的好壞如何判斷
建議車友們在購入車款前,先用雙手檢查花鼓是否鬆動,再轉動輪組感受其流暢與否,最後還是要透過「試乘」的過程,用身體的重量,挑戰產品的品質,親身試驗強度能否經得起考驗,熱愛玩招的玩家要特別注意。近來,坊間出現許多低價車款,在通勤尚可接受,不過魔鬼往往出現在細節之中;車友購買前不妨向店家諮詢產地,對自己購入的愛車瞭解就能有更深一層的認識!
綿順而不鬆動,是好花鼓的必要條件 ©8bar BIKES